一.IC卡与ID卡定义
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(Integrated Circuit Card),又称智能卡(Smart Card).可读写,容量大,有加密功能,数据记录可靠,使用更方便,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.
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(Identification Card),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,含固定的编号,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,美国HID,TI,MOTOROLA等各类ID卡.
二.为什么IC卡要做初始化(即加密)工作,而ID卡不用
1.IC卡在使用时,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,才能进行相关工作,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的保障.所以,就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(即加密),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系统密钥,以保证系统的发放机制.
2.IC卡初始化加密后,交给用户使用时,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,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.这样,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,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,从而保证了系统的使用机制.
3.ID卡与磁卡一样,都仅仅使用了"卡的号码"而已,卡内除了卡号外,无任何保密功能,其"卡号"是公开.所以说ID卡就是"感应式磁卡",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.
4.初始化过程为什么不交由用户自己做呢 这是因为:
(1)如果由用户自己初始化,就不能防范用户内部人员违规操作.因为用户在使用系统时,若有员工用社会上买来的卡随意初始化,便可随意发行成住户才能使用的住户卡,甚至可随意给卡充值消费,这不仅将造成严重违规操作后果,也将导致系统的出现使用机制上的严重漏洞.
(2)另外,若用户买到劣质出厂卡自己初始化,而在系统上不能使用,则会使系统使用性能不良或瘫痪,这将造成事故责任不清.
(3)初始化过程在厂家执行,主要是IC卡密钥认证机制的基本需要,也是IC卡系统集成商的行规.就像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一样,这些卡在交给公交系统使用前,每张卡的密钥都要进行出厂加密控制.
(4)如果因用户缺乏专业性管理而万一丢失了初始化授权用的密钥卡,用户和厂家将无法补用该卡.所以,初始化工作由厂家做,酒店门卡才有保障.
三.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
1.IC卡的安保性远大于ID卡.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,易于仿制.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,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,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,保护数据,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,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,确保系统.
2.可记录性:ID卡不可写入数据,其记录内容(卡号)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,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,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.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,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(如新的卡号,用户的权限,用户资料等),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.
3.存储容量:ID卡仅仅记录卡号;而IC卡(比如Philips mifare1卡)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.
4.脱机与联网运行: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,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,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.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(卡号,用户资料,权限,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),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,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,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,少布线的需求.
5.扩展应用:ID卡由于无记录,无分区,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,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;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,用户欲增加功能点,则需要另外布线,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,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.所以说,使用ID卡来做系统,难以进行系统扩展,难以实现.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,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,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,如实现门禁,实现消费,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.充分实现的目的,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,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,也无需再布线,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,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,实现平稳升级,减少重复投资.比如:某小区曾建立了ID卡系统,但由于ID卡系统的上述弊端,系统无法投入日常使用,因而只能将该系统完全作废,后改采用IC卡系统.